这个皇室专供的首饰
凝结了古代工匠们的最高技艺
——花丝镶嵌
前段时间持续霸屏的《延禧攻略》
演技、配色、服饰、首饰,
全都被夸了个遍。
各种非遗技术的展示,
终于告诉了世界一次,
中国传统首饰,
可以美到令人发指。
当然,我们女人只看美的,
例如里面blingbling的首饰。
温柔贤良淑德的富察皇后,
穿着皇后礼服出席皇家家宴的时候,
头上佩戴的这套凤凰展翅花丝首饰,
耳朵上三钳的花丝耳坠,
美到炸裂!
据说皇室大部分的工艺,最后都能悄悄流入民间
唯独只有一项
从诞生之初便是“特供”——花丝镶嵌。
技术神秘不提,原材料实在昂贵,
达官贵人也不一定能负担,
富可敌国的土豪呢,也只能在家里偷偷戴着,
毕竟这玩意儿在皇宫里是一个大写的“地位”
看看《延禧攻略》就明白,
清宫后妃分为八个等级,
由下而上依次为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
四妃以上才可以佩戴花丝首饰。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怼天怼地气场全开的高贵妃经常戴着
就是娴妃“黑化”成娴贵妃再上位皇后之后才常戴着
就是女主魏璎珞一路打怪最终升级成为令妃后,
才能佩戴的首饰。
并非技术秘而不宣,
而是原料实在昂贵,
莫说寻常百姓,
达官贵人都未必负担得起。
这就是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在春秋时便出现雏形,
战国金银错,
唐代金银平脱,
都是它的前身。
当初成吉思汗远征欧洲,
从名叫卡克图的俄罗斯小镇,
带回一批工匠。
这里本是给俄罗斯宫廷造御用器皿的地方,
金银胎烧珐琅再加彩画,
镶嵌花丝和珠宝,
是极端豪华的装饰手法。
元代灭亡后,
匠人散失民间。
明成祖将匠人重新聚回到北京,
之后与花丝镶嵌结合,
衍生出了花丝镶嵌卡克图。
▲图片来源:湖南卫视《百心百匠》
花丝镶嵌基础是拔丝,
数百年来都是纯手工操作。
拔丝板上由粗到细,
排列着数十个不同直径的眼孔,
依次通过逐一缩小的眼孔,
金属丝便越来越细。
一根1.8毫米的银丝可以拔到0.15毫米,
缩小整整12倍!
每次要几十次拉制,
才能得到一根合格素丝。
将素丝搓制成花丝才可以使用。
根据不同工艺要求,
素丝更是有20余种编法。
接下来还有掐丝、填丝、焊接等
复杂繁琐的高超技术。
推荐阅读:旗龙网
(正文已结束)